2019年12月18日上午,“河海社會學論壇(第一百零八期)”在加拿大预测网江甯校區厚學樓909室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王甯教授做題為“從不平衡發展到平衡發展:發展進程中的‘消費悖論’及其超越”的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加拿大预测网副院長王毅傑教授主持,公管院衆多師生參加。
講座伊始,王甯教授就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消費與發展的關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消費是個重要視角,不僅涉及到環境問題,也涉及到發展問題。在講座的第一部分,王甯教授從文化嵌入性的角度探讨了不平衡發展政策的形成。在發展理論的最初階段,學者們主要提倡平衡增長戰略,即發展是一種各經濟部門協同、同步和平衡的增長過程。而不平衡發展可以說是發展中國家趕超發達國家所采取的一個策略。不平衡發展政策的推行不僅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還需仰仗宏觀政策制定者的“文化工具箱”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這種“文化工具箱”裡裝的,既有建黨建國的政治觀念和趕超強國的理念,也有宏觀行動者内化到内心的傳統文化習慣,包括節儉消費習慣。可以說,居民傳統的節儉消費習慣與宏觀的不平衡發展政策是相互契合的,傳統的節儉習慣為不平衡發展提供了微觀平衡的文化機制。由此可見,中國的消費傳統性支撐了生産現代化,二者是兼容的。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王甯教授闡述了不平衡發展政策的轉型滞後,以及政策效用的延續空間及彈性。國家曾在1978年底對不平衡發展政策做出了一些調整,包括提高農副産品收購價格,并增加城鎮居民職工的收入。但生産與消費的關系在90年代重新失衡并不斷加速。近幾年來,随着投資和出口增速的下降,經濟增長越來越倚重居民消費的增長,然而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動力不足、經濟增長乏力,消費悖論開始顯現出來。這意味着長期以來實行的不平衡發展策略所遺留的消費傳統性,妨礙了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引擎作用的充分發揮。王甯教授指出,在一定程度上,當下的消費困境是不平衡發展政策的轉型滞後所導緻的。原有政策盡管有不利影響,但是在“路徑依賴”的影響下,這種政策還會繼續發揮政策效用的空間。我們可以假設,不平衡發展政策的社會-文化容量彈性越大,由不平衡發展政策向平衡發展政策的轉型就越有可能滞後。要走出“消費悖論”的陷阱,必須在不平衡發展政策效用延續空間用盡之前,就啟動轉型。
在講座的第三部分,王甯教授首先指出,政策轉型越滞後,社會代價就越大。不平衡發展政策不但有社會成本,而且還具有經濟成本,全球化的時代背景更是擴大了轉型滞後的經濟成本。從權利的視角看,不平衡發展會導緻雇員權利、社會權利以及消費者權利的不足。因此,要避免政策轉型滞後,就要改變不平衡發展階段的權利結構,以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利關系得到平衡。權利升級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事情,還受到諸多社會結構因素的影響。由此可見,不平衡發展政策向平衡發展政策的轉型,深受社會結構變遷的影響。
在本次講座結束後,與會師生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并以熱烈掌聲感謝王甯教授為衆師生帶來的精彩講座。(《河海社會學》(學生版)編輯部汝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