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上午,“河海社會學論壇(第八十四期)”在加拿大预测网江甯校區厚學樓401會議室成功舉行。本次論壇榮幸地邀請到了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毛丹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題為“中國社會樣态的變遷”的學術講座。此次論壇由加拿大预测网副院長王毅傑教授主持,衆多師生參加并聆聽了此次講座。
毛丹教授試圖從更一般的層面上去研究本土社會,圍繞“社會樣态”這一中心詞彙展開了主題講座。他将“社會樣态”初步界定為“人群聚合的形态”,以區别于“社會形态”。認為在現代性不斷增長的社會中,社會樣态是國家和社會關系不斷調節的産物,國家和社會既是兩種人群聚合的形式,即統治關系和夥伴關系,國家同時又具有組織和幹預社會的力量與現實意義。依據國家組織對社會的幹預力度,可以将社會樣态劃分為三種類型:“政治窄覆蓋”、“政治寬覆蓋”、“政治全覆蓋”,分别指稱前現代國家有限組織治安和軍事等方面職責、現代國家廣泛組織社會和經濟事務、計劃經濟國家按照自身的興趣和需要重新組織國家機器。毛丹教授指出區别不同的社會樣态的類型,有助于理解社會樣态的形成和我國改革開放70年來經曆的社會變遷,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
對中國社會樣态的理解大緻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建國以來到改革開放時期,我國經曆了從“政治窄覆蓋”到 “政治全覆蓋”迅速的社會變遷過程,其特征是國家整體上重新構建社會,形成了單位社會、界别社會、基層社會、城鄉二元的社會、半方外社會以及“江湖社會”這六種社會樣态。而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遷,在國家和社會關系的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毛丹教授認為我們由“單位社會”進入了“後單位社會”,但單位制遠未消亡;“界别社會”中發生的變化是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與社會組織的混存;“基層社會”逐漸産生了社區的要素;“江湖社會”、“半方外世界”、“城鄉二元的社會”等都具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每一階段,各種具體社會樣态都呈現了不同征,總體趨勢是從統合到規制。
在評議和讨論環節,邵占鵬老師圍繞網絡社會與“政治全覆蓋”的社會樣态類型範圍等問題與毛丹教授進行了讨論。毛丹教授指出當前網絡社會的框架較為模糊,線上和線下群體不甚明确,此領域研究雖有一定難度但值得深入研究。師生還針對社會樣态的劃分标準、私營企業的“後單位化”趨勢、當前社會的整合秩序等問題與毛丹教授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讨論。最後,講座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河海社會學》(學生版)編輯部 未蘭蘭供稿)